2019 认证机构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0 年 10 月
前言
认证行业是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重托的行业,承担着为社会和经济生活传递有关产品、服务、过程、人员、企业正确信息的公共责任,认证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认证机构是认证工作的主体, 认证机构的发展决定认证工作能否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所赋予的责任,也决定认证工作能否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推动认证机构正确地审视自身发展,在发展中自我调整完善,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认证工作的期待,担当起认证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责任,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建立起一系列评价认证机构发展的不同维度的指标体系,力求用客观数据和事实来反映我国认证机构发展的现状,体现认证机构治理和发展的方向性要求,使认证机构通过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持续推动我国认证机构更上一层楼,推动认证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要通过客观事实和数据,向社会推出一批我国的优秀认证机构,展示我国优秀认证机构群体形象,引导社会采信认证结果。
认证机构评价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认证工作正处于急剧的改革变化之中,认证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化,认证供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对认证工作的期待越高,认证机构的改革调整步伐就要更快。我们希望本报告能够成为认证机构发展的晴雨表,也希望能够成为认证工作改革发展的风向标,助力我国认证认可工作跨上新台阶。
2019 认证机构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对我国认证机构发展数据的收集分析, 通过对认证机构发展特性指标的分析,客观反映我国认证机构2019 年的发展状况,形成了本报告,本报告的数据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以期客观反映我国认证机构发展的现状,为了解不同认证机构发展情况提供坐标,为认证机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提供帮助。
一、2019 年我国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
截至 2019 年底,我国认证机构总数为 596 家,比上年度增加
115 家,平均每月增加近 10 家。认证机构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
222.7 万张,较上年增长 15%,涉及获证组织 75 万家,仍然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540656 张,较上年减少 15.44%;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证书 646940 张,较上年增长96.49%。部分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转为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303717 万张,较上年增加 41.94%,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服务认证当年增长证书 13736 张证书,证书总量达到 35966 张,增长率为 61.79%,增长势头强劲。认证机构业务收入约 1441581.8 万元,名义统计数据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将认证业务收入与其他收入进行了区分。
按照证书数量对认证机构的规模进行分层分析,发证情况见下表。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 | 认证机构数量(家) |
10 万以上 | 2 |
5-10 万之间 | 2 |
2-5 万之间 | 15 |
1-2 万之间 | 28 |
5000-10000 之间 | 39 |
2000-5000 之间 | 71 |
1000-2000 之间 | 63 |
500-1000 之间 | 61 |
200-500 之间 | 84 |
200 以下 | 231 |
从认证机构发放认证证书数量看,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图:
![]() |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 张证书以上47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1946423 张,占证书总量的 74.9%;
5000 张证书以上的 86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2209647 张,占证书总量的 85.04%。与 2018 年相比,市场集中度下降在 4%-5%之间,新的认证机构在逐步扩大市场空间。
![]() |
![]() |
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较为激烈的管理体系认证领域,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30000 以上420000-30000 之间1010000-20000 之间235000-10000 之间322000-5000 之间591000-2000 之间53500-1000 之间54200-500 之间72200 以下107 |
共有 414 家认证机构颁发了证书,较上年认证机构数量增加 105 家。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 |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 张证书以上 37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767412 张,占证书总量的
58.86%;5000 张证书以上的 68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984951
认证业务收入数量认证机构数量(家)20 亿元以上110-20 亿元之间12-10 亿元之间8 |
张,占证书总量的 75.55%。与 2018 年相比,市场集中度下降在 2% 左右,新的认证机构数量增加明显,但市场空间增加不明显。
![]() |
![]() |
从认证机构收入看,不同业务收入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1-2 亿元之间 | 21 |
5000-10000 万元之间 | 24 |
2000-5000 万元之间 | 47 |
1000-2000 万元之间 | 29 |
500-1000 万元之间 | 48 |
200-500 万元之间 | 80 |
200 万元以下 | 239 |
未颁发证书 | 78 |
数据异常 | 20 |
![]() |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认证收入集中度分析,业务收入在 1 亿元
以上的 31 家认证机构占到总收入的 68.33%;业务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上的55 家认证机构占到总收入的80.94%。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认证业务收入的数据低于 2018 年的数据,实际上是剔除了同一机构的检测收入等,数据更加符合实际。
![]()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一)我国认证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认证市场已经饱和的说法与长期高速增长的事实和数据不相符合,只要加速认证供给侧结构改革,使认证供给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需求,认证工作仍然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认证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且在认证机构审批改革, 市场进入更加宽松的情况下,仍然持续保持这种态势。说明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市场认可的认证机构,市场的选择总体上是
有序健康的,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三)值得注意的是,个别认证机构在证书数量增长到很大规模时,仍然因为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得不退出市场,说明所谓“先圈地盘再规范”的发展理念是走不通的,说明我国认证市场的监管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
(四)高市场集中度与“小散弱”的状况同时存在,但“小散弱”不是主流,这种现象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通过市场竞争, 形成一批“小专精特”的认证机构,仍然会对认证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二、认证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认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抽查不合格、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良好审核案例入围数 4 个指标,本年度质量评价指标做了必要调整。由于认证行业客户投诉率数据一直比较欠缺,作为评价依据缺乏充分数据,暂时取消客户投诉率的指标要求。其中抽查不合格为负面警示指标,其余 3 项为正向质量指标,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为人力资源保证指标, 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数为提升要求指标。
从 2019 年国家认监委自愿性认证“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
查情况来看,随机抽取了 70 家在 2019 年 4 月 1 日前成立的认证机
构,累计抽取认证档案 1446 份,现场检查获证组织 215 家。抽查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对认证机构风险等级和随机抽查、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失信名录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息聚焦行业问题,通
过完善监管手段,实施了分类监管,纠正了行业违规行为,有力震慑了认证领域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了监管效能。
检查中,对发现的 1 家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法定条件和能力的机构,予以撤销;对 7 家存在严重问题、29 家存在较严重问题的机构,移交执法稽查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对 26 家存在一般问题的机构下达了行政告诫书或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存在轻微问题的 7 家机构要求自行完成整改。问题主要涉及个别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认证结论严重失实;部分获证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或认证审核记录与实际不符;部分认证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按管理制度实施;部分认证机构减少或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部分认证机构未对认证/检查过程作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部分获证组织不满足认证要求等内容。
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注册认证人员数与有效证书数的比值。认证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注册认证人员少于 100 人, 运行不满 3 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519 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认证人员数/认证证书数比值为 0.0201,比值越高说明机构人力资源越充分,排名靠前。
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专职注册认证人员数和有效证书数的比值。认证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运行不满 3 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522 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专职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 0.0088,比值越高说明机构专职人力资源越充分,排名靠前。
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和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这两项指标
较 2018 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表明在行业机构总数量新增 100 多家的情况下,行业总体注册认证人员并没有同步增长,反而是在部分机构中更多的注册认证人员身兼多个认证领域,专业横跨数个广泛领域,这不仅会影响到认证机构在专、精方面的能力提升,还可能会成为部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问题。认证机构人力资源的充分与否是认证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其不能作为是否满足合理要求的直接判定依据,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相对优劣的对比参考。认证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任何一家健康发展的机构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恒主题。
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能够反映出一个认证机构追求质量提升、不断提高认证供给水平的意愿和能力。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已连续举办 11 次良好认证审核案例评议交流活动,近 5 年共有 47 家认证机构案例入围,可见参与活动的机构数量与机构总体数量相比明显偏低,未来拓展空间巨大。此外,当前推荐、交流的良好案例还是主要集中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在质量提升、产品认证等领域方面增长不明显,服务认证在养老、医疗、生物技术、物业管理等领域有所提升。良好认证审核案例交流活动已成为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行业对认证过程中经验做法和认证成效的交流,不仅能够对外向社会展示认证认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内促进认证机构、特别是认证审核人员认证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通过行业的持续引领、鼓励和正面引导,在机构和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技术研究氛围,促进认证供给稳步提升。大部分认证机构,以及近年来新批准的一些认证机构,有必要逐步加强这方面
的工作开展,切实把追求能力提升和认证质量提升的工作落到实践中来。
认证质量评价结果领先和抽查负面问题突出的认证机构名单见附件一。
三、创新评价结果及分析
对创新的评价设定了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数量、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量、主持/ 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等5 个评价指标。创新能力反映了认证行业发展的潜力,是发现优秀认证机构的重要指标。
认证类别数量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 种以上123710-19 种之间43964-9 种之间1802503 种以下246213合计481596 |
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针对所有认证机构进行评价,不同认证类别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 |
一般来说,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
领域开发能力;在10-1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在 4-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开发能力;在3 种以下基本不具备认证领域开发能力,这些机构一般是常规的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单一的产品认证机构。
数据表明,2019 年认证机构中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具备较强认证领域开发能力的认证机构由 2018 年 12 家增加到 2019 年 37
家,在 10-1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由 2018
年 43 家增加到 2019 年 96 家。说明认证机构总体认证领域开发能力呈现提高趋势。
认证规则数量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0 种以上182530-99 种之间275710-29 种之间231319 种以下55270合计123483 |
在开展自愿性认证的机构中,拥有不同认证规则数量所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 |
拥有认证规则最多的机构为 984 种,认证规则数量在 100 种
以上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项目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30-9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10-29 种之间的
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9 种以下的认证机构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数据表明,拥有认证规则 100 种以上的机构由 2018 年的 18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25 家,30-99 种之间的机构由 2018 年的 27 家
增加到 2019 年的57 家。认证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认证机构数量从
2018 年 45 家增加到 2019 年 82 家,其他机构处于跟随者行列。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596 家认证机构中有 78 家机构报送更
新了 2019 年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
的科研项目数据,承担项目最多的达到 177 项。见下表:
承担科研项目数量 | 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10 项以上 | 21 | 27 |
1-9 项之间 | 30 | 36 |
合计 | 51 | 63 |
![]() |
![]() |
在参与标准编制方面,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认证机构由 2018 年的 55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111 家,主持/参与标准数量超过 100 项的认证机构由 2018
主持/参与编制的标准数量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项以上30461-9 项之间2565合计55111 |
年的 8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11 家,标准数量最多达到 441 项。见下表:
![]() |
2019 年度,在所有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认证机构中,共有
35 家机构参与国家标准,87 家机构参与行业标准,56 家机构参与团体标准。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化改革,团体标准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认证机构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数量逐渐提升。
专利授权数量方面,拥有专利的认证机构由 2018 年 154 家增
加到 2019 年 217 家,截至 2019 年年底,认证机构共计获得专利
专利授权数量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件以上1151641-9 件之间3953合计154217 |
16422 件,新增 7959 件,增长 94%,软件著作权 5403 件,新增2351 件,增长 77%,具体分布见下表:
![]() |
期刊发表论文方面,共有 78 家认证机构报送了 2019 年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2019 年认证机构在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共计 440 篇,数
量明显少于 2018 年的 974 篇,近三年累计发表论文数量合计 2059
篇。论文数量超过 10 篇的认证机构共计 13 家,论文发表数量最多
达到 107 篇。
近三年,认证机构论文发表年度累计数据见下表:
统计期 | 2017 年 | 2017-2018 年 | 2017-2019 年 |
发表论文数量 (篇) |
645 |
1619 |
2059 |
![]() |
这四个方面的数据表明,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量由 2018 年的 51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63 家,增长 24%;主持/参与编制的国标(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数量由 2018 年的 55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111 家,
增长 102%;专利授权数量由 2018 年的 154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217家,增长 41%;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和认证机构数量与 2018 年基本持平。
2019 年度,认证机构在知识创新、知识积累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认证机构在科研项目、标准制定、专利授权、发表论文方面有一定的成绩,这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认证机构创新要素的提升最终反映到认证供给的创新还有一
个过程,从创新要素提升可以看到认证机构的创新意愿比较强烈, 但真正转变为认证供给的改善还有其他制约因素,也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能单纯以创新要素提升来判断认证供给创新有了提升。
很明显,创新仍然是认证机构的一个短板。目前596 家认证机构中高新技术企业 126 家,具备创新能力较强的认证机构比例约占总数的21.1%。相比认证作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绝大部分认证机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能适应。
创新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二。
四、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及分析
社会责任设定了公益项目数量、公益项目投入人均数额两项评价指标。
公益项目数量(项)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以上661-93732合计4338 |
在 596 家机构中,仅有 78 家认证机构提供了公益项目数量和公益项目投入人均数额的数据。
公益项目人均投入数据仅作为相对性对比数据,在已开展公益项目的 78 家认证机构中,公益项目投入的人均数额从 45 元到
11050 元不等,其中有 9 家认证机构人均数额超过千元,有 1 家超
过万元。所开展的公益项目主要涉及参与政府及社会,或自发组织的爱心扶贫、环保定点帮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抗击疫情献爱心捐款捐物等形式,从行业发展来看,认证机构应坚持长期、有计划地结合行业技术服务特性,积极开展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这是认证行业更好发挥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认证社会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有关各方采信认证结果的需要,是建立行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认证行业内的大部分机构还应努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三。
五、信誉评价结果及分析
信誉评价设定了认证证书转出率、注册认证人员转出率、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信息等 3 个评价指标。由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对认证证书转换、注册认证人员转换均进行了严格的自律管理,所以这 2 个指标数据完整且覆盖所有认证机构。
认证证书转出率情况见下表:
认证证书 转出比例 | 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5%以下 | 141 | 218 |
5-10%之间 | 32 | 11 |
10%以上 | 6 | 6 |
注;表格数据仅涉及认证证书数量超过500 张的认证机构。 |
![]() |
认证证书转出比例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另有部分认证机构因证书总量过小无统计意义。其中转出比例在 10%以上的为特殊状态, 通常是机构的分支机构独立成立新的机构进行证书转换,以及认证机构受到行政处罚后向关联机构转移客户情况,2019 年共有 6 家机构证书转出比例超过 10%。2019 年证书转出总量为 56018 张,占证书总量的 4.07%(2018 年为 4.16%),说明市场总体上平稳有序,协会关于证书转换备案的行业自律规范发挥了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认证人员转出比例情况见下表:
认证人员转出比例 | 2018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2019 年认证机构数量 (家) |
0-3%之间 | 277 | 336 |
3-5%之间 | 37 | 65 |
5-10%之间 | 70 | 83 |
10-20%之间 | 55 | 58 |
20%以上 | 42 | 54 |
2019 年,233 家认证机构没有认证人员转出,主要原因是一些刚刚获得资质的认证机构尚未正式运作。全年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数量总计 4524 人,认证人员转出比例为 6.64%(2018 年为3.78%),较 2018 年数据略有上升,一些认证机构受到处罚以后大量人员流失,一般认证机构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信息大部分为正常的正面信息,也存在个别的负面信息。2017-2019 年内总计有 54 家机构受到行政监管处罚,处罚数量 76 次。在 596 家认证机构中 2019 年税务评级为 A 级的认证机构数量为 161 家。
近三年,认证机构税务评级情况见下表:
年份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税务等级 A 级认证机 构数量(家) |
100 |
107 |
161 |
注;事业单位认证机构不在统计范围内。 |
![]() |
数据表明,认证机构税务评价结果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信誉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四。
六、品牌评价结果及分析
品牌方面设定了市场占有率、境外认证证书数量、品牌价值信息等 3 个评价指标,其中市场占有率数据见本报告第一部分。
认证机构发放境外认证证书数量规模情况见下表:
境外认证证书数量(张) | 认证机构数量(家) |
1000 以上 | 12 |
100-1000 之间 | 22 |
10-100 之间 | 42 |
10 以下 | 88 |
![]() |
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主要是作为鼓励国际化发展的评价内容,我国认证机构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2019 年共有 164 家机构发放了境外证书,同比增长 9.33%,发放证书数量 165764 张,同比增长 22.47%,境外证书增长速度较行业整体证书增长速度略快。从境外证书的发放地域看,和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及外资投资情况高度契合,境外证书的地域分布情况见下表:
境外证书发放量仅占我国整体证书数量的 7%,从境外证书的领域和类别看,主要集中在自愿性产品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表征明显,一是境外企业为进入中国境内市场,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实施的产品认证,低压电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锂电池等领域;二是境外企业看中中国境内完整高效工业体系和生产加工制造能力,在华投资建厂或是以制造商身份委托加工,产品再销往其他国际市场,经贸过程中为满足境
外的法律法规,欧盟标准、相关认证制度所有者要求实施的产品认证,家电及类似用途电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基础制造业装配零部件、照明设备、低压电器成套设备等领域。从获证组织情况看,境外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和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为主,制造商和生产厂均在境外的数量仍然较少。管理体系涉及的境外证书发放量仅 2891 张,占境外证书发放量的 1.74%,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以上数据表明,境外证书发放数量与我国认证大国的地位仍不匹配,与我国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仍不 适应,中国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模式国外的采信程度不高。境外认 证证书数量直接与认证证书的采信程度和公信力有关,我国要建设认证强国,就必须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品牌价值信息以单张证书的平均收入和平均纳税额为基本数据,以 30 年时间为基数(按认证机构登记注册的时间,30 年系数设为 1;不足 30 年的每一年递减 0.01,如29 年取 0.99)、品牌价值=基数×市场占有率×单张证书平均纳税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品牌价值信息属于相对比较性数据,根据测算结果,协会给出了排名靠前的认证机构名单。
品牌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五。
七、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效益方面共设定了业务收入、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 4 个评价指标。认证业务收入的数据已经在基本情况中进行了分析(见本报告第一部分)。在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机构人均收入 3 个评价指标中,包含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认证收入、产品认证收入、服务认证收入,综合类机构营业收入不再包括检测收入及其他类认证项目收入。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低,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品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议价空间小,通常在常规管理体系进行同质化竞争;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高, 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服务方式多元化,认证规则和认证技术储备高,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投入研发和后继收益产值高,收益渠道较多,认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同时,也直接反映一个认证机构的价格水平和营业模式。
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的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的情况见下表:
平均单张证书纳税额(元) | 认证机构数量(家) |
2000 以上 | 9 |
1000-2000 之间 | 8 |
500-1000 之间 | 25 |
300-500 之间 | 30 |
100-300 之间 | 40 |
100 以下 | 194 |
![]() |
近年来国家推行“营改增”等税收政策改革调整,认证机构也收获改革红利,行业整体的纳税水平同比下降。同时,认证机构认定为高新企业后,税收优惠政策也得到体现。
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下的认证机构,一部分是因为主营业务不是认证,单张证书折算数据偏离过大,一部分规模体量过小,营收和利税过少,未列入排名。部分新设立认证机构无此数据。该数据属
于相对性对比数据,但数额过低的认证机构往往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收入渠道单一、价格水平低直接相关。累计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的认证机构共 281 家。
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收入情况见下表:
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元) | 认证机构数量(家) |
30000 以上 | 6 |
20000-30000 之间 | 9 |
10000-20000 之间 | 34 |
6000-10000 之间 | 33 |
3000-6000 之间 | 63 |
1000-3000 之间 | 75 |
500-1000 之间 | 33 |
500 以下 | 28 |
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下的认证机构,一部分是因为主营业务不是认证,单张证书折算数据偏离过大,一部分规模体量过小,营收和利税过少,未列入排名。单张证书平均收入是判断认证机构状况的重要指标,单张证书平均收入高,意味着综合服务能力强、认证供给贴近市场,技术储备充足,利润率高,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提升质量、研发创新,一般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单张证书平均收入低,则意味着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同质竞争导致利润率低, 很难有资金可以用于提升质量、研发创新,经营风险增强。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过低,则表征该认证机构属于恶性低价竞争的主要参与者,还可以说明其经营方式的无序和散乱。实际上,单张证书平均收入低于 3000 元的认证机构,一般仅靠分支机构(合作方) 运作认证过程,认证机构本身仅靠收取管理费作为主要收入;认证机构不能控制认证过程的审核费(检查费)等关键费用,也就丧失了对认证过程的直接管理权。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市场因素,
通过价格因素发现运作方式不正常、问题多发的认证机构,作为 日常的监控重点,是可行的监管方法。
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认证机构人均收入情况见下表:
认证机构人均收入(万元) | 认证机构数量(家) |
100 以上 | 3 |
50-100 之间 | 21 |
30-50 之间 | 18 |
10-30 之间 | 76 |
6-10 之间 | 32 |
3-6 之间 | 50 |
1-3 之间 | 64 |
1 以下 | 24 |
![]() |
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的认证机构未列入排名,部分新设立认证机构无此数据。认证机构人均收入是一个相对性比较指标,主要表现认证机构的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价值议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认证业务人均收入高,则意味着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价值、议价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认证业务人均收入低,则意味着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价值、议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欠缺,认证业务人均收入低于 10 万元的认证机构,实际上处于经营不正常状态。同时数据分析发现,人均收入受机构专、兼职的人员比例和使用频次影响较大,过多的运用兼职人员不利于队伍稳定和能力提升以及认证一致性的保持,同时也拉低了认证业务人均收入水平。从实际数据看,行业整体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说明大部分认证机构处于较好的水平。实际上,一些总体收入较低的认证机构对成本更加敏感,减少人力成本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法。
效益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六。
八、基本结论和发展建议
认证认可工作正处在改革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认证工作的要求和期待仍然在不断提升,认证工作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稳步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内外经济双循环的要求,在服务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蜕变和发展。
(一)认证工作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认证的需求持续、稳定、旺盛,认证工作长期发展形势向好。随着我国取得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随着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一
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发展局面将给认证工作创造更加旺盛的需求,提供更加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认证工作亟须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想社会提供产品认证、服务认证、过程认证、人员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并举的多元化认证服务,认证要真正实现消费驱动、市场驱动,要形成社会广泛知晓、消费者普遍接受、经济主体自愿采信的工作局面。
(三)要向社会释放活力。通过建立认证制度所有者工作机制, 把社会蕴藏的认证技术开发、认证需求挖掘、认证市场推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真正具备专业背景、专业特长、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进入认证工作队伍,丰富认证供给,更加贴近市场消费需求,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四)坚定不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目前认证供给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市场增长,边际效益下降,认证行业增长不增收,认证人员收入徘徊不前,影响发展后劲。必须通过专业服务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提供更加专业的认证供给,提升认证价值,增强市场信心。
(五)向改革要发展动力。认证认可工作发展一靠技术、二靠政策环境,要大力开展认证政策制度研究,技术进步与政策改革并举,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向改革创新要需求、向需求释放要增长、向动力转换要发展,创造认证工作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广大认证机构要自律自觉,积极履行认证工作向社会经济发展传递信任的使命职责,推动认证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一
质量评价结果
(一)抽查不合格
以国家认监委“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数据为准。在随机抽取的 70 家认证机构中,通过抽取认证档案和现场检查获证组织, 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提示行业内所有认证机构时刻坚持规范运作、诚实守信,扎实提升认证质量,并引以为戒, 将触及行业抽查不合格负面警示指标的部分认证机构名单公示如下: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北京朗信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法定条件和能力,被撤销的 1 家认证机构有: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国标兴业认证(北京)有限公司2上海西优罗检测认证有限公司3北京国认检验认证有限公司4深圳建丰国际认证有限公司5中博联合国际认证(北京)有限公司6广东沃尔德认证检测有限公司7北京中检首信质量认证中心(普通合伙) |
移交执法稽查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存在严重问题的 7 家认证机构有:
移交执法稽查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存在较严重问题的 29 家认
证机构有: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电赛普检验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 | 中健标(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3 | 浙江因特康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4 | 杭州中奥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5 | 中元国际认证(深圳)有限公司 |
6 | 福建亿盛认证有限公司 |
7 | 山东诚标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
8 | 中检优邦(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9 | 放心联合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10 | 优卡斯国际认证(深圳)有限公司 |
11 | 辽宁恒威认证有限公司 |
12 | 广汇联合(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3 | 中欧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14 | 浙江盛标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15 | 上海中莘认证有限公司 |
16 | 中泰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17 | 奥鹏认证有限公司 |
18 | 申一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19 | 北京质信认证有限公司 |
20 | 苏州莱标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1 | 山东正明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2 | 辽宁中建科环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华标卓越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4 | 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 |
25 | 黑龙江斯坦得认证有限公司 |
26 | 上海申西认证有限公司 |
27 | 北京国联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8 | 中标华远(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9 | 中绿国证(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认证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注册认证人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2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3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5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6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7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8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9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10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11东北认证有限公司 |
员少于 100 人,运行不满 3 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519 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认证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 0.0201。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12 | 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 |
13 | 中煤协联合认证(北京)中心 |
14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5 |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
17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8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9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20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21 |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
22 | 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 |
23 |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
24 |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 |
25 |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26 | 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 |
27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28 |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
29 |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30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三)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2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认证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运行不满 3 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522 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专职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 0.0088。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3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4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5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6 |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
7 |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
8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9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11 |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2 |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
13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4 | 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5 | 山东鲁源节能认证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16 | 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7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18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9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20 |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21 | 北京华测食农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2 |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23 | 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 |
24 |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
25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6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27 | 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 |
28 |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
29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30 | 四川三峡认证有限公司 |
(四)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数
排序认证机构名称1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2中国质量认证中心3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4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5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6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7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8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9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1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12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14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15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16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7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5 年累计数据作为计算依据,行业最优水平为入围 77 个良好认证案例(包括认证技术交流研讨项目、质量管理升级版交流研讨项目、产品认证技术交流研讨项目)入围,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排序 | 认证机构名称 |
18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9 |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 |
20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21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2 | 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 |
23 |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5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26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7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28 |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
29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30 | 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2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3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4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5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
3 项正向质量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30 名,且不在负面警示指标名单的认证机构有: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2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
2 项正向质量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30 名,且不在负面警示指标名单的认证机构有:
3 |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4 |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5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6 | 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 |
7 |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
8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9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11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12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13 |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14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15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
附件二
创新评价结果
(一)业务种类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行业最优水平为
78 种,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3 |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4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5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6 |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7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8 |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9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10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11 |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
12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3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4 | 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15 |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7 |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 |
18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20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1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2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23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24 |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5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26 | 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7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28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29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30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
华鉴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二)参与政府部门和认证行业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项目数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2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4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5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6中国质量认证中心7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8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仅取得当年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和前期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以认证机构报告、协会核实的数据为准。行业最优水平为 177 项,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9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1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12 |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13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4 |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5 |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16 |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
17 |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18 |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
20 |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
21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22 |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5 |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
26 |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
27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28 |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29 |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三)主持/参与编制的国标、行标、团标数
调取后台大数据和前期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以认证机构报告、协会核实的数据为准。行业最优水平为 441 项,排名
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 |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
3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 |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5 |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6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7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8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9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0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1 |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12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3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4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5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16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17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8 | 天溯国际质量认证(深圳)有限公司 |
19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0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1 | 浙江全品认证有限公司 |
22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
25 |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 |
26 |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7 |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28 | 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
29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30 |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四)专利授权数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行业最优水平为
1377 件,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 |
2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3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5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6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7 |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8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9 |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 |
10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1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2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13 |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14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5 | 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6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7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8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19 |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0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1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2 | 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
24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5 | 苏州莱标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6 | 中煤协联合认证(北京)中心 |
27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28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29 |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30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五)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4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5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6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7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8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9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11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12辽宁通正检测有限公司13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仅取得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以认证机构报告、协会核实的数据为准。行业最优水平为 107 篇,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4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5 |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
16 |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 |
17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18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19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0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2 |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3 | 泰尔认证中心 |
24 |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5 |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6 | 中军联合(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7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8 |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29 |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30 |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
(六)认证规则备案数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行业最优水平为
984 种,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3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4 |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
5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6 |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7 | 北京新华节水产品认证有限公司 |
8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9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1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12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3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4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15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6 |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7 |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
18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19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0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22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23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4 |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5 | 北京泰瑞特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6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27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28 | 泰尔认证中心 |
29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30 |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创新 5 项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30 名的认证机构有: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3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4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5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6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创新 4 项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30 名的认证机构有: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2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3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4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5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6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附件三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
(一)公益项目数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2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3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4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5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6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7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8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9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辽宁通正检测有限公司11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12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13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14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16深圳华凯检验认证有限公司17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8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9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仅取得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以认证机构报告、协会核实的数据为准。行业最优水平为 78 项,排名前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20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1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2 |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 |
23 |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
24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25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6 | 泰尔认证中心 |
27 |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8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9 | 国信认证无锡有限公司 |
30 | 上海达卫师认证有限公司 |
30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二)公益项目投入的人均数额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2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3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4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5辽宁通正检测有限公司6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7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9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10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仅取得参加评价工作的认证机构数据,以认证机构报告、协会核实的数据为准。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1 |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2 | 深圳华凯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13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4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5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7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18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19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20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2 |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24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5 | 泰尔认证中心 |
26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27 |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28 | 上海达卫师认证有限公司 |
29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30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社会责任 2 项指标均排名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2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3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4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5 |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
6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7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8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9 |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
10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1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12 | 辽宁通正检测有限公司 |
13 |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14 | 上海达卫师认证有限公司 |
15 | 深圳华凯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16 | 泰尔认证中心 |
17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8 |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0 |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 |
21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22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3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5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附件四
信誉评价结果
(一)认证证书转出比例
序号机构名称1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2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3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4上海质量技术认证中心5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6上海凯瑞克质量体系认证有限公司7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8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9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10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1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12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13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14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5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16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596 家机构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成立满三年,适用于认证证书转换机构规则的行业最低水平为 0.13%,最高水平为北京中联天润认证中心由于机构注销,转出比例高达56.74%。前 30 名排名如下表,这些认证机构总体上代表企业忠诚度高(转出比例低的排名靠前):
序号 | 机构名称 |
17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8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19 |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
20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2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3 |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24 |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 |
25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26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27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28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9 |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
(二)注册认证人员转出比例
序号机构名称1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2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3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5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596 家机构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成立满三年,适用于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机构规则的行业最低水平为 0,最高水平为 95.65%。前 30 名排名如下表,这些认证机构总体上代表注册认证人员忠诚度高(转出比例低的排名靠前):
序号 | 机构名称 |
6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7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 | 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 |
9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10 |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11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2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3 |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4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15 |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 |
16 |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
17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8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泰尔认证中心 |
20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21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22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23 |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24 | 河北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5 |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
26 |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
27 | 北京中物联联合认证中心 |
28 |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
29 |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
30 |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
(三)诚信信息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3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4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5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6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7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8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9上海质量技术认证中心10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11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2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13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14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15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16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18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19河北英博认证有限公司20中标研国联(北京)认证中心21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22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23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596 家机构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3 年内未有行政处罚、认可处罚,税收连续 3 年A 级,排序以无负面消息, 正面信息较多的排名靠前。前 3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4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5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6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7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8 |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
29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
信誉部分 3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 |
2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信誉部分 2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2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3 |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
4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5 |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6 | 上海质量技术认证中心 |
7 |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
8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9 |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
10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1 |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12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13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4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15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16 |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
附件五
品牌评价结果
(一)市场占有率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3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4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6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7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8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9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11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12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3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4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16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17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18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19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包括管理体系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服务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行业最好水平是803781 张证书,总证书量前 3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0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 |
22 |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3 |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5 |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
26 | 凯新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7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8 |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9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30 | 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 |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3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5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6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7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8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9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1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
管理体系认证领域,行业最好水平是 66092 张,前 3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2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13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14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15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 |
17 |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8 |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
19 |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0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1 | 凯新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2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3 |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
24 | 卡狄亚标准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5 |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6 |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
27 | 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8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29 | 北京新纪源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二)境外证书数量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行业最好水平为 80722 张,境外证书数量排名
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表: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3 |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4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5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6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7 |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
8 |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 |
9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0 | 上海联广认证有限公司 |
11 |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
12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13 |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
14 |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
15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16 |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7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18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20 |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
21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22 |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23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24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5 |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
26 |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
27 |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
28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9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30 |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三)品牌价值信息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按照 596 家认证机构中,证书数量超过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3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7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8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9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0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1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12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3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14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15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16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7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18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19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20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21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22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23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24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500 张,年业务收入超过 6000 万进行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5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26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27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28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9 |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3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
品牌 3 项(其中市场占有率指标合并处理)指标排名均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品牌 2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2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3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4 |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5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6 |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
7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8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9 |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1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2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3 |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
14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15 |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16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17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18 |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19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0 |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
21 |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2 |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附件六
效益评价指标
(一)认证业务收入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5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
序号认证机构名称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苏州UL 美华认证有限公司3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4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6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7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8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9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10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11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12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13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14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15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16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7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8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19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收入较高的均为认证检测收入合并计算: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0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1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2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3 |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4 |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
25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6 |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27 |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28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9 |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30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二)单张证书纳税贡献率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5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
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2 | 深圳华凯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3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4 |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5 |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
6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
7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8 |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
9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0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1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12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3 |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
14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15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6 | 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7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8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9 | 北京华测食农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0 | 山东鲁源节能认证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21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2 |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23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4 | 北京外建质量认证中心 |
25 |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6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7 | 北京万坤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8 |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29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30 |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三)单张证书收入贡献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2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
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 |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3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4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5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6 |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7 |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
8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9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10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11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12 | 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 |
13 |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
14 |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
15 |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16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7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8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9 |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20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 |
21 |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2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3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24 |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25 | 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 |
26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27 |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
28 | 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9 |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
30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四)人均业务收入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2 |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3 |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
4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5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6 |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7 |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
8 | 上海联广认证有限公司 |
9 |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10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11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12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13 |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
14 | 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 |
15 | 北京万坤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16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17 |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 |
18 |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19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0 |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21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2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23 |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
24 | 深圳市南方认证有限公司 |
25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26 | 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
27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28 |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29 |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
30 |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效益 4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2 |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
3 |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
4 |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
5 |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6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7 |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
效益 3 项指标排名在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
序号 | 认证机构名称 |
1 |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2 |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
3 |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
4 |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
5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6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7 |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
8 |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 |
抄送:存档。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2020 年11 月2 日印发
备案信息:渝ICP备11005295号